时光的脚步总是如此匆匆,痴心不改的彦妮依旧埋头走在文学创作的追梦之路上。
从街边摆摊的“卖报小哥”,到小有名气的“报刊亭亭主”,再到如今的自由撰稿人,掐指算算,今年已是彦妮从海原县老家来银川生活的第19个年头。
在租住生着蜂窝煤炉的狭小空间里,过着满街头推销报纸的日子之前,彦妮在海原县城干过建筑、到石炭井修过公路、去白芨沟修过铁路,还到内蒙古吉兰泰捞过盐、打过硝……直到成为银川中山南街一家报刊亭的“亭主”后,彦妮才从老家接来妻儿,从此定居在了银川。
“除了谋生,我还顺带喂养了我日益干瘪的文字。” 平凡生活不仅没有暗淡彦妮的文学梦,反倒给了他更多滋养和想象的空间。回忆过去15年的“亭主”生活,51岁的彦妮充满感恩:“坐在满是书报的小亭子里,除了看书,我还能抽时间写作,有时心里竟会生出‘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’的况味。” 面对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,彦妮常常会有恍惚之感:“曾经连三块钱电费都交不起的人,如今竟能在首府谋一份与文字沾边的差事。”
自1992年发表作品以来,那些零碎的、密密麻麻的打工日记,已被彦妮整理成20万字的长篇小说《出息》出版。除此之外,他还陆续在《青年文学》《美文》《青年作家》《山东文学》《朔方》《黄河文学》等全国知名文学期刊发表散文、小说200余篇,不少作品还获了“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”“孙犁散文奖”等。彦妮也因此成为全国、宁夏、银川市三级作协会员。通过参加江苏、山东等省举办的散文作家读书研讨班、散文高研班,彦妮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。“每次有了培训学习的机会,作协都会想到我,生怕把我漏掉,这让我感觉到,我其实不是一个人在奋斗。”
2017年5月合同期满,彦妮不再续租报刊亭,除了兼职《银川文艺界》的编辑工作,他一门心思搞起了文学创作。但他仍将目光投向和他曾经一样经历着生活磨砺的打工者和小商贩。“我喜欢和他们聊天,他们在苦日子里仍然怀有各自小小的梦想,依然在乐观地面对生活,持续给我传递着不屈不挠的力量。”
“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,每一棵小草都能迎来自己美好的春天。”如今,彦妮已不再为了生计去钻山洞、下煤窑,读书、创作已成为他新生活的常态。改革开放40年,彦妮也一步一个脚印地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。这种切肤的变化,正如彦妮在他的散文中写的那样:“有了一棵草的浸染,沙漠才会一寸一寸缩小、绿洲才会一片一片扩大。‘合群之草,才有力量。’ 只有星星草如星星之火一般燎原起来,我们才会在最好的季节,更加肆意地吐露自己最本色的芬芳;也会在绿草茵茵的视野里,拥有一望无际的天堂般的草原!”(记者 房名名)